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内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工作研讨
工作研讨
浅谈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实施
作者:张泉
      在近几年的管理实践中,针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操作性差、实施中职工对管理制度的抵触情绪以及制度实施的“虎头蛇尾”等问题,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更是一个部门良性发展的基础,是管理者在部门各项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组织顺畅、生产进入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将部门的管理制度概括为两个部分,总控制度和分支制度。总控制度如:设备管理总控制度、质量管理总控制度、生产管理总控制度、现场管理总控制度等。分支制度如:质量管理总控制度下的自检自查制度、质量巡检记录管理制度、首册检查制度等。下面我将按照管理制度制定及实施的重要程度和操作步骤做如下阐述
      一、制定时机
      由于管理制度缺失或存在漏洞致使不良事件发生或现存管理制度不再适应当前的生产和工作需要,此时就应及时考虑根据管理目标制定新的管理制度。
      二、确定管理目标
      制定管理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效果)。如:质量管理总控制度的目标是实现部门整体的质量控制。例如,“质量管理评分制度”。该制度并不细分各操作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其核心是通过质量事件的发生对相关人员及其所在班组实施处罚或扣分。月底或规定时间段内,根据各班组的扣分总额对每个班组的负责人进行现金奖罚或行政处罚。从而提高员工特别是各班组负责人对质量总体要求的责任心,使他们时刻巡视、督促辖区内的职工依标操作,避免质量事件的发生,从而实现部门的质量总体控制。
      三、决策者重视
      部门主管是一个部门的管理核心,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首先要征得部门主管的认可和重视,这将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起到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在确定管理目标后一定要征得部门主管的认可和支持。
      四、管理制度的制定
      制定管理制度应在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深入了解客观事实,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调查、反馈,利用科学的方法,在大量的时间、精力的投入过程中不断完善、落实,并要随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变化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方能使预期目标逐步得以实现。它是一项耐心、细致、全面的管理工作。
      管理制度制定,即在制度内容的撰写上如何使制度达到明确、严谨并具备可操作性。在制度内容的制定上,首先要注意处理好“严谨”与“繁琐”的矛盾关系以及“可操作性”与“严谨性”的矛盾关系。严谨就要包含全面不能存在疏漏,特别是总控制度。比如工序繁多的部门所制定的总控制度,制度中的条例或要求必须在总体上适合每个操作环节方能体现严谨性。严谨性得以体现,就不会存在疏漏,操作者在执行时就不会存有侥幸心理。因此,繁琐是相对而言的,不能看到制度的内容很多、条条框框很多就不加深究的认为繁琐。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每个操作环节的可控度和可操作性。“可操作”就是要保证所制定的制度实施顺畅,在这一点上一是要使职工便于操作,二是要使管理者便于监控。比如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以往的做法大都是某某机器周几进行检修、保养,由保养人保养后在保养记录上填写保养项目或维修项目。保养哪里、怎样保养并没有一个具体、规范、明确的要求,大部分靠操作者凭经验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管理者也无法通过操作者填写的记录进行确切的核实。原因在于保养项目和保养要求不具体、不直观、操作不便,而操作者也熟知管理者因没有针对性而无法落实管理职责,致使管理制度最终流于形式,甚至荒废。2010年ISO9000认证时查及到此项工作时便存在这种情况。因此,要尽量使用简便可行、易操作、易监控的方式表现管理要求。比如,以图表配合文字说明让职工直观的了解保养部位、保养要求、保养方式,设计表格以打勾、签字等形式使职工按要求完成任务后便于登记等,尔后配合管理者的抽查记录、奖惩措施、分层管理等手段实施监控管理。制度内容要明确体现做什么、如何做、通过什么去做、做与不做的影响,并必须配以奖惩机制、分层监管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
      五、讨论修正
      制度的内容拟定后,要上会讨论。参与的管理人员越多可能发现的问题越多,越容易使制度完善,从而便于实施。上会讨论是完善管理制度的必经过程,部门主管必须对其下属制定的制度仔细、耐心的审阅,做到心中有数,方可确定讨论的日期。部门主管要通过会议的方式让所有与会的管理人员感到对此项管理制度的态度和主观倾向性。以便参会人员集思广益共同朝向同一目标,使该项管理制度的讨论会在不存在任何负面因素下顺畅、高效的进行。
      六、选择实施时机
      讨论、修正、通过后就要选择实施时机,这一点至关重要。若要使管理制度顺利实施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选择恰当的实施时机。如生产淡季、事件发生或可能存在发生的隐患、近期工作积极性调动充分、管理环境改变等等….。切忌因盲目实施造成半途而废或引发职工的抵触情绪。如果实施时机不成熟,宁肯暂时搁置或墨守陈规,以求在稳定中寻找恰当的时机。
      七、宣传动员
      为了最终取得管理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职工的思想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管理目标多明确、动机多优良,如果不能让广大职工理解、认可,从而心甘情愿的去做,再好的管理制度也难以延续。
      思想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而制度实施前的宣传动员是开展职工思想工作的基础。宣传动员工作应选择在制度的实施日开展,要根据管理制度所涉及的管理范围召集尽可能多的人员参加实施会议。让尽可能多的职工理解该项制度实施的必要性,理解该项制度为职工避免哪些差错、带来哪些好处,怎样通过执行管理制度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得以保证,使职工感受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密不可分的关系。
      宣传动员的重要性还在于使职工了解实施目的,理解制度实施与职工利益的密切关系,打消实施过程中的抵触情绪,以求制度的顺利实施。在打消职工对制度的抵触情绪上,我曾看到我厂政工信息中某部门领导写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说到:“制度不是约束职工行为的,正相反是保证职工利益的……”。这种工作观点和思想方式无疑会缩短职工同管理者的距离,减少职工对管理者的抵触情绪,有利于制度的推行和实施。以这种征得职工理解的方式拉近与职工的距离,告知大家怎样通过遵守制度使我们的利益得到保障,告知大家管理者制定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职工利益。这种思想方式如能透彻的展开并宣传到位,无疑会使制度的实施工作得到职工的理解从而利于制度目标的实现。
      八、选择实施者
      为最终使职工养成遵守管理制度的习惯,实施者的选择尤为关键。实施者的管理水平、性格、与职工的沟通能力、工作认真程度、服从领导的态度直接决定该项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实施者理应首选是该管理制度的基层管理者,如,质量管理制度应由质量分管领导制,质检班组长及其下属实施管理、监控、反馈。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实施效果分析,如发现问题存在的根本在于实施者的能力,则必须果断选择更换人选。
      九、监控与反馈
      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控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针对实施者的信息反馈了解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是管理制度贯彻实施的必然手段。因此,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内容上必须设有监督反馈机制。如“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中的“设备维护保养监查管理制度”。
      十、领导参与
      部门主管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于常人,尽管如此,也要抽出一定时间对各项管理制度做间断性参与。目的有二,一是了解制度实施的效果,二是及时对下属的工作给予批评或肯定。职工的工作努力程度靠积极性的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更要依靠积极性的调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同事特别是上级领导的认可,因此,部门领导要学会欣赏下属的工作优点,及时纠正他们的缺点。要特别注意这些制度实施者的思想动态,主动与他们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创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话语平台,及时调整他们的心态,使整个机构始终以部门主管为管理核心良性运转。
      无论总控制度或分支制度的制定、实施都必须明确、严谨同时具备可操作性,其程度取决于要达到何种深度的管理效果,而管理效果则取决于职工积极性的调动程度。二者应紧密结合、相互依托,总控制度为分支制度指明方向,而分支制度为达到总控制度的目标细化、明确各个操作环节。明确、严谨、具备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将使一个机构始终处于规范、有序的良性运转中。
      尽管如此,以制度管理为主导型的部门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中应是阶段性的。运用得当可向高一层次的管理阶段发展,运用不当则可能在市场经济中衰败。在此我想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是老子关于约束人们行为的由高到低的五种管理层次的观点。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时需要注意的是,“失去前者并不是后者存在的先决条件,只不过后者的突显通常标示着前者的相对薄弱”。老子的理论在管理中寓意很深,也得到了管理界的普遍认同,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 返回
Copyright ©  2024  河北新华第一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5004923号-1     网站建设三金网络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隆兴西路2017号     邮编:071000     电话:0312-5952016     0312-5952090     传真:0312-5952015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0938号